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Java编程的逻辑 (46) - 剖析PriorityQueue
阅读量:6382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3

本文共 926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0 分钟。

本系列文章经补充和完善,已修订整理成书《Java编程的逻辑》,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,于2018年1月上市热销,读者好评如潮!各大网店和书店有售,欢迎购买,京东自营链接


介绍了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,本节我们来探讨堆在Java中的具体实现类 - PriorityQueue。

我们先从基本概念谈起,然后介绍其用法,接着分析实现代码,最后总结分析其特点。

基本概念

顾名思义,PriorityQueue是优先级队列,它首先实现了队列接口(Queue),与类似,它的队列长度也没有限制,与一般队列的区别是,它有优先级的概念,每个元素都有优先级,队头的元素永远都是优先级最高的。

PriorityQueue内部是用堆实现的,内部元素不是完全有序的,不过,逐个出队会得到有序的输出。

虽然名字叫优先级队列,但也可以将PriorityQueue看做是一种比较通用的实现了堆的性质的数据结构,可以用PriorityQueue来解决适合用堆解决的问题,下一节我们会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。

基本用法

Queue接口

PriorityQueue实现了Queue接口,我们在介绍过Queue,为便于阅读,这里重复下其定义:

public interface Queue
extends Collection
{ boolean add(E e); boolean offer(E e); E remove(); E poll(); E element(); E peek();}

Queue扩展了Collection,主要操作有三个:

  • 在尾部添加元素 (add, offer)
  • 查看头部元素 (element, peek),返回头部元素,但不改变队列
  • 删除头部元素 (remove, poll),返回头部元素,并且从队列中删除

构造方法

PriorityQueue有多个构造方法,如下所示:

public PriorityQueue()public PriorityQueue(int initialCapacity)public PriorityQueue(int initialCapacity, Comparator
comparator)public PriorityQueue(Collection
c)public PriorityQueue(PriorityQueue
c)public PriorityQueue(SortedSet
c)

PriorityQueue是用堆实现的,堆物理上就是数组,与ArrayList类似,PriorityQueue同样使用动态数组,根据元素个数动态扩展,initialCapacity表示初始的数组大小,可以通过参数传入。对于默认构造方法,initialCapacity使用默认值11。对于最后三个构造方法,它们接受一个已有的Collection,数组大小等于参数容器中的元素个数。

与/类似,为了保持一定顺序,PriorityQueue要求,要么元素实现Comparable接口,要么传递一个比较器Comparator:

  • 对于前两个构造方法和接受Collection参数的构造方法,要求元素实现Comparable接口。
  • 第三个构造方法明确传递了Comparator。
  • 对于最后两个构造方法,参数容器有comparator()方法,PriorityQueue使用和它们一样的,如果返回的comparator为null,则也要求元素实现Comparable接口。 

基本例子

我们来看个基本的例子:

Queue
pq = new PriorityQueue<>();pq.offer(10);pq.add(22);pq.addAll(Arrays.asList(new Integer[]{ 11, 12, 34, 2, 7, 4, 15, 12, 8, 6, 19, 13 }));while(pq.peek()!=null){ System.out.print(pq.poll() + " ");}

代码很简单,添加元素,然后逐个从头部删除,与普通队列不同,输出是从小到大有序的:

2 4 6 7 8 10 11 12 12 13 15 19 22 34

如果希望是从大到小呢?传递一个逆序的Comparator,将第一行代码替换为:

Queue
pq = new PriorityQueue<>(11, Collections.reverseOrder());

输出就会变为:

34 22 19 15 13 12 12 11 10 8 7 6 4 2

任务队列

我们再来看个例子,模拟一个任务队列,定义一个内部类Task表示任务,如下所示:

static class Task {    int priority;    String name;        public Task(int priority, String name) {        this.priority = priority;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    }    public int getPriority() {        return priority;    }       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        return name;    }}

Task有两个实例变量,priority表示优先级,值越大优先级越高,name表示任务名称。

Task没有实现Comparable,我们定义一个单独的静态成员taskComparator表示比较器,如下所示:

private static Comparator
taskComparator = new Comparator
() { @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(Task o1, Task o2) { if(o1.getPriority()>o2.getPriority()){ return -1; }else if(o1.getPriority()

下面来看任务队列的示例代码:

Queue
tasks = new PriorityQueue
(11, taskComparator);tasks.offer(new Task(20, "写日记"));tasks.offer(new Task(10, "看电视"));tasks.offer(new Task(100, "写代码"));Task task = tasks.poll();while(task!=null){ System.out.print("处理任务: "+task.getName() +",优先级:"+task.getPriority()+"\n"); task = tasks.poll();}

代码很简单,就不解释了,输出任务按优先级排列:

处理任务: 写代码,优先级:100处理任务: 写日记,优先级:20处理任务: 看电视,优先级:10

实现原理

理解了PriorityQueue的用法和特点,我们来看其具体实现代码,从内部组成开始。

内部组成

内部有如下成员:

private transient Object[] queue;private int size = 0;private final Comparator
comparator;private transient int modCount = 0;

queue就是实际存储元素的数组。size表示当前元素个数。comparator为比较器,可以为null。modCount记录修改次数,在介绍第一个容器类时已介绍过。

如何实现各种操作,且保持堆的性质呢?我们来看代码,从基本构造方法开始。

基本构造方法

几个基本构造方法的代码是:

public PriorityQueue() {    this(DEFAULT_INITIAL_CAPACITY, null);}public PriorityQueue(int initialCapacity) {    this(initialCapacity, null);}public PriorityQueue(int initialCapacity,                     Comparator
comparator) { if (initialCapacity < 1)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); this.queue = new Object[initialCapacity]; this.comparator = comparator;}

代码很简单,就是初始化了queue和comparator。

下面介绍一些操作的代码,大部分的算法和图示,我们在已经介绍过了。

添加元素 (入队)

代码为:

public boolean offer(E e) {    if (e == null)      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();    modCount++;    int i = size;    if (i >= queue.length)        grow(i + 1);    size = i + 1;    if (i == 0)        queue[0] = e;    else        siftUp(i, e);    return true;}

offer方法的基本步骤为:

  1. 首先确保数组长度是够的,如果不够,调用grow方法动态扩展。
  2. 增加长度 (size=i+1)
  3. 如果是第一次添加,直接添加到第一个位置即可 (queue[0]=e)。
  4. 否则将其放入最后一个位置,但同时向上调整,直至满足堆的性质 (siftUp) 

有两步复杂一些,一步是grow,另一步是siftUp,我们来细看下。

grow方法的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grow(int minCapacity) {    int oldCapacity = queue.length;    // Double size if small; else grow by 50%    int newCapacity = oldCapacity + ((oldCapacity < 64) ?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oldCapacity + 2) 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oldCapacity >> 1));    // overflow-conscious code    if (newCapacity - MAX_ARRAY_SIZE > 0)        newCapacity = hugeCapacity(minCapacity);    queue = Arrays.copyOf(queue, newCapacity);}

如果原长度比较小,大概就是扩展为两倍,否则就是增加50%,使用Arrays.copyOf方法拷贝数组。

siftUp的基本思路我们在介绍过了,其实际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siftUp(int k, E x) {    if (comparator != null)        siftUpUsingComparator(k, x);    else        siftUpComparable(k, x);}

根据是否有comparator分为了两种情况,代码类似,我们只看一种:

private void siftUpUsingComparator(int k, E x) {    while (k > 0) {        int parent = (k - 1) >>> 1;        Object e = queue[parent];        if (comparator.compare(x, (E) e) >= 0)            break;        queue[k] = e;        k = parent;    }    queue[k] = x;}

参数k表示插入位置,x表示新元素。k初始等于数组大小,即在最后一个位置插入。代码的主要部分是:往上寻找x真正应该插入的位置,这个位置用k表示。

怎么找呢?新元素(x)不断与父节点(e)比较,如果新元素(x)大于等于父节点(e),则已满足堆的性质,退出循环,k就是新元素最终的位置,否则,将父节点往下移(queue[k]=e),继续向上寻找。这与上节介绍的算法和图示是对应的。

查看头部元素

代码为:

public E peek() {    if (size == 0)        return null;    return (E) queue[0];}

就是返回第一个元素。

删除头部元素 (出队)

代码为:

public E poll() {    if (size == 0)        return null;    int s = --size;    modCount++;    E result = (E) queue[0];    E x = (E) queue[s];    queue[s] = null;    if (s != 0)        siftDown(0, x);    return result;}

返回结果result为第一个元素,x指向最后一个元素,将最后位置设置为null (queue[s] = null),最后调用siftDown将原来的最后元素x插入头部并调整堆,siftDown的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siftDown(int k, E x) {    if (comparator != null)        siftDownUsingComparator(k, x);    else        siftDownComparable(k, x);}

同样分为两种情况,代码类似,我们只看一种:

private void siftDownComparable(int k, E x) {    Comparable
key = (Comparable
)x; int half = size >>> 1; // loop while a non-leaf while (k < half) { int child = (k << 1) + 1; // assume left child is least Object c = queue[child]; int right = child + 1; if (right < size && ((Comparable
) c).compareTo((E) queue[right]) > 0) c = queue[child = right]; if (key.compareTo((E) c) <= 0) break; queue[k] = c; k = child; } queue[k] = key;}

k表示最终的插入位置,初始为0,x表示原来的最后元素。代码的主要部分是:向下寻找x真正应该插入的位置,这个位置用k表示。

怎么找呢?新元素key不断与较小的孩子比较,如果小于等于较小的孩子,则已满足堆的性质,退出循环,k就是最终位置,否则将较小的孩子往上移,继续向下寻找。这与上节介绍的算法和图示也是对应的。

解释下其中的一些代码:

  • k<half,表示的是,编号为k的节点有孩子节点,没有孩子,就不需要继续找了。
  • child表示较小的孩子编号,初始为左孩子,如果有右孩子(编号right)且小于左孩子则child会变为right。
  • c表示较小的孩子节点。

查找元素

代码为:

public boolean contains(Object o) {    return indexOf(o) != -1;}

indexOf的代码为:

private int indexOf(Object o) {    if (o != null) {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            if (o.equals(queue[i]))                return i;    }    return -1;}

代码很简单,就是数组的查找

根据值删除元素

也可以根据值删除元素,代码为:

public boolean remove(Object o) {    int i = indexOf(o);    if (i == -1)        return false;    else {        removeAt(i);        return true;    }}

先查找元素的位置i,然后调用removeAt进行删除,removeAt的代码为:

private E removeAt(int i) {    assert i >= 0 && i < size;    modCount++;    int s = --size;    if (s == i) // removed last element        queue[i] = null;    else {        E moved = (E) queue[s];        queue[s] = null;        siftDown(i, moved);        if (queue[i] == moved) {            siftUp(i, moved);            if (queue[i] != moved)                return moved;        }    }    return null;}

如果是删除最后一个位置,直接删即可,否则移动最后一个元素到位置i并进行堆调整,调整有两种情况,如果大于孩子节点,则向下调整,否则如果小于父节点则向上调整。

代码先向下调整(siftDown(i, moved)),如果没有调整过(queue[i] == moved),可能需向上调整,调用siftUp(i, moved)。

如果向上调整过,返回值为moved,其他情况返回null,这个主要用于正确实现PriorityQueue迭代器的删除方法,迭代器的细节我们就不介绍了。

构建初始堆

如果从一个既不是PriorityQueue也不是SortedSet的容器构造堆,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initFromCollection(Collection
c) { initElementsFromCollection(c); heapify();}

initElementsFromCollection的主要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initElementsFromCollection(Collection
c) { Object[] a = c.toArray(); if (a.getClass() != Object[].class) a = Arrays.copyOf(a, a.length, Object[].class); this.queue = a; this.size = a.length;}

主要是初始化queue和size。

heapify的代码为:

private void heapify() {    for (int i = (size >>> 1) - 1; i >= 0; i--)        siftDown(i, (E) queue[i]);}

与之前算法一样,heapify也在上节介绍过了,就是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,自底向上合并构建堆。

如果构造方法中的参数是PriorityQueue或SortedSet,则它们的toArray方法返回的数组就是有序的,就满足堆的性质,就不需要执行heapify了。

PriorityQueue特点分析

PriorityQueue实现了Queue接口,有优先级,内部是用堆实现的,这决定了它有如下特点:

  • 实现了优先级队列,最先出队的总是优先级最高的,即排序中的第一个。
  • 优先级可以有相同的,内部元素不是完全有序的,如果遍历输出,除了第一个,其他没有特定顺序。
  • 查看头部元素的效率很高,为O(1),入队、出队效率比较高,为O(log2(N)),构建堆heapify的效率为O(N)。
  • 根据值查找和删除元素的效率比较低,为O(N)。

小结

本节介绍了Java中堆的实现类PriorityQueue,它实现了队列接口Queue,但按优先级出队,我们介绍了其用法和实现代码。

除了用作基本的优先级队列,PriorityQueue还可以作为一种比较通用的数据结构,用于解决一些其他问题,让我们在下一节继续探讨。

---------------

未完待续,查看最新文章,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老马说编程”(扫描下方二维码),从入门到高级,深入浅出,老马和你一起探索Java编程及计算机技术的本质。用心原创,保留所有版权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nrwha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Eclipse修改log缓冲大小
查看>>
C#开发奇技淫巧二:根据dll文件加载C++或者Delphi插件
查看>>
RESTful与网络请求过程
查看>>
.NET Core实战项目之CMS 第五章 入门篇-Dapper的快速入门看这篇就够了
查看>>
NATS连线协议详解
查看>>
vue插槽slot
查看>>
日历类报表可以这样实现
查看>>
linux常用命令
查看>>
CirruScript 写的: 函数式编程另类指南
查看>>
Java 获取文件的上级目录
查看>>
Confluence 6 CSS 编辑快速入门
查看>>
我要做 Android 之消息机制
查看>>
极简的高性能框架 one 1.4.6 发布,新增参数验证器
查看>>
推荐两个漂亮的编程字体
查看>>
Linux系统诊断小技巧(14):启停问题之如何修复initrd损坏
查看>>
Python数据科学分析速查表
查看>>
jmeter测试教程
查看>>
Trie 树内存消耗问题
查看>>
区块链教程btcpool矿池源码分析slparser
查看>>
OC 中,覆盖属性会有怎么样的化学反应?
查看>>